首页
关于亿兆体育
产品展示
新闻动态
注册登录
联系我们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亿兆体育 > 新闻动态 > 扎心了, 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, 辅导孩子作业的效果越差?

扎心了, 父母的教育水平越高, 辅导孩子作业的效果越差?

发布日期:2025-08-05 17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34

新学期一到,多少家里又响起了“陪读交响曲”?耐心讲题声、着急催促声、孩子磨蹭的叹气声... 我们家小宝上小学后,每晚这“热闹”就没停过。

“这题刚讲过,怎么又错了?”

“快点写行不行?别磨蹭!”

“这么简单,你脑袋想啥呢?”

这些话,我们家以前天天上演。说实话,我和孩子爸都是硕士毕业,当初辅导小宝那叫一个信心爆棚。小学那点东西?闭着眼都能教!结果呢?现实啪啪打脸。

看着他满脸懵圈,作业本上红叉一个接一个,我俩是真急啊。讲三遍不懂,火气蹭就上来了,嗓门越来越大。家里那段时间跟火药桶似的,小宝看见我们拿作业本,小脸都绷紧了。

折腾了大半年,鸡飞狗跳的日子过够了。我俩瘫沙发上琢磨:问题出哪了?这才回过味儿来——咱俩一直端着“老师”架子呢!居高临下,光顾着把知识“倒”给他,压根没管他这小脑瓜能不能接住。忘了学习是爬台阶,对孩子来说,每一小步都可能是个坎儿。

得变! 老师不当了,咱当“同桌”。

“同桌”啥样?不抢着讲,不急着纠错。陪着他写,他吭哧瘪肚卡壳了,咱再搭把手。嘿,你猜怎么着?小宝肩膀松了,不哆嗦了。错了也不藏着掖着,大大方方问:“爸/妈,这步咋弄?” 因为他知道,错了也没事,“同桌”在呢。

这经历让我明白个理儿:学历高?真不等于会教孩子! 教孩子是门手艺活,得有方法,得懂孩子。我们那点“知识储备”,在孩子理解世界的路上,可能还不如一块橡皮好使。

后来我们琢磨着学点沟通的门道,怎么把“大人话”变成“小孩话”。氛围也松快多了,写作业不再跟上刑似的。重点不是次次满分,是“今天比昨天多对了一道题”,就值得拍巴掌!小宝眼睛亮亮的,那点小得意藏都藏不住。

关键得看孩子是啥“料”。 小宝那会儿对时间没概念,一道题能磨蹭半小时。我们就弄个小闹钟,“沙漏漏完这题得收工!” 效率真上来了。写完作业,留点时间让他撒欢儿疯玩,脑子歇够了,劲儿也足了。

他喜欢玩?那就把作业变游戏!数学题算得烦?苹果香蕉摆上桌:“给奶奶送三个苹果,盘里还剩几个?” 掰着手指头算,加减法一下就活了。枯燥的作业?愣是让他玩出花来。

就这么一点点变,神奇的事儿发生了。 小宝写作业不用催了,自己搬着小板凳坐书桌前。成绩?看着往上走。家里火药味散了,晚上也能心平气和坐一块儿,看他歪歪扭扭写字,居然觉得有点...享受?

现在回头看,孩子作业出问题,十有八九不是故意气你,是真卡住了,需要搭把手。这时候你吼他骂他,不如蹲下来问一句:“哪块绊住啦?咱一起看看。”

想跟各位爸妈,尤其是觉得自己“懂挺多”的爸妈说句掏心窝的:别太信你那文凭,也别指望孩子一步登天。 辅导作业这事儿,咱就当好那个“同桌”——陪着他慢慢想,看着他一点点懂。他摔了,扶一把;他成了,击个掌。

这过程里攒下的劲头和信心,才是孩子以后走远路、走稳路的真本事。看着他眼睛发亮地说“我懂了!”,比啥都强。



Powered by 亿兆体育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